此次的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犹如一场及时雨,为我注入了强大的思想动能和实践智慧。培训内容设计精良,信息量丰富、启发性强,既拓展了知识边界,也提升了思维格局和认知水平,更让我对肩负的责任使命有了更深的体悟。
理论铸魂:筑牢思想根基,提升政治引领力
系统的理论学习是本次培训的核心收获。老师们的深度解读,让我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绝非一个悬浮于空的口号,而是一个涵盖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方面的系统性工程,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体的乡村实践。推动村庄发展必须学会从更高维度、更广视角去审视村庄的资源禀赋、短板瓶颈与发展机遇,进行整体谋划。政治理论学习也进一步淬炼了我的政治品格,作为党的路线方针在最基层的“最后一公里”执行者,村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乎党在群众心中的威信。持续深化理论学习,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不断锤炼党性修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确保党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折不扣地在农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份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我今后工作的根本遵循。
实践强能:聚焦发展所需,增强履职硬实力
培训中关于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构建等专题课程,极具针对性和实操性,有效弥补了我知识结构和能力上的短板。在经济发展方面,通过学习成功案例和专家分析,我深刻领悟到:发展乡村产业必须立足乡土、因地制宜,切忌盲目跟风、复制粘贴。关键在于精准识别并放大本地独特的资源优势,探索“一村一品”“农文旅融合”“电商赋能”等多元化发展路径,才能真正实现农民持续增收、集体经济壮大。实践教学环节,对杨陵区示范点位的实地考察,更是将课堂知识具象化。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将先进理念、成功经验创造性地转化为符合本村实际的“施工图”和“实景画”。未来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用结合,勇于探索实践,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优化路径。
宗旨固本:厚植为民情怀,提升服务软实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村干部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始终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这意味着在工作中,必须主动沉下去,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交流,精准掌握他们的“急难愁盼”和真实诉求,变“被动响应”为“主动服务”,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帮扶与支持。群众是乡村真正的主人,尊重群众主体地位,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善于倾听并吸纳群众的合理化建议,是提升治理效能、激发内生动力的关键。要创新方式方法,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村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
此次培训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充电”、能力的“加油”,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同窗情谊的凝聚。我将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把所学、所思、所悟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务实举措,奋力谱写产业兴、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百姓富的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