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党建引领 > 镇街党建 > 正文

以实干为笔 绘就民生幸福新画卷——卧龙寺街道高质量发展综述

时间:2025-09-28    来源:-     点击数:

城市发展的核心在民生,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是幸福。近年来,卧龙寺街道立足宝鸡城市发展“中强”战略布局,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引领、聚力打好“八场硬仗”为路径,将党建引领、项目攻坚、环境改善、精细治理作为推动发展的“四大支柱”,在实干中破解难题,在创新中提升效能,走出了一条“党建强、产业兴、环境美、治理优、民生实”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街道发展注入新动能,为群众生活增添新质感。

图片

党建领航 筑牢服务“桥头堡”

8月31日,光明小区锣鼓喧天,1000余平方米的新社区阵地正式启用,办事窗口、活动大厅、便民服务区一应俱全,居民“家门口办事”的心愿成为现实。这一变化,源于卧龙寺街道以基层阵地建设为抓手的党建提升行动。

基层党建是高质量发展的“根”与“魂”。卧龙寺街道始终将党建工作置于首位,以阵地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基层党组织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通过全面升级7个不达标基层阵地,打造集“办公、服务、活动”于一体的综合平台,让党组织成为凝聚党员的“红色堡垒、服务群众的“便民窗口”、联系群众的“温馨家园”;以“分类指导、争先进位”行动为抓手,优化基层党组织结构,提升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实现一类党组织占比过半、三类党组织“清零”,让党建活力转化为治理效能;以村社区“两委”换届研判为基础,建强基层干部队伍,为街道发展夯实“领头雁”根基,让党建引领成为推动各项工作的“红色引擎”。

图片

项目驱动 夯实民生“压舱石”

9月1日开学首日,东城实验学校门口人头攒动,学生们背着书包有序入校,家长们脸上满是安心。很难想象,数月前这里还是一片施工工地。

重点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更是民生改善的“保障线”。卧龙寺街道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将项目建设与民生需求深度融合:在教育领域,全程护航东城实验学校建设,解决施工难题,确保学校如期开学,让“就近入学”的民生期盼落地;在产业与基础设施领域,谋划推进9个重点项目,实现开工率100%,截至目前完成重点项目投资超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进度稳步推进,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同时,卧龙寺街道创新服务机制,建立项目“一对一”包抓、定期推进会等制度,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保障,破解项目建设“堵点”,让项目“加速落地”与“民生受益”同频共振,彰显“发展为了人民”的初心。

图片

环境提质 打造宜居“新空间”

清晨的渭河龙丰滩区,舞蹈队挥舞彩扇、居民慢跑散步,昔日“无人问津”的渭河荒滩如今成了“网红打卡地”。“以前河边环境差,没人愿意来,现在改造后,每天来这儿锻炼成了我们的习惯!”正在跳扇子舞的李大妈说。这是卧龙寺街道推进民生改善、优化人居环境的生动缩影。

人居环境是群众幸福感的“直观体现”。卧龙寺街道以“宜居”为目标,从“点、线、面”全方位推进环境改善:“面”上聚焦渭河沿岸整治,让昔日“脏乱差”的河岸变身“水清岸绿、休闲宜居”的生态廊道,成为居民锻炼休闲的“好去处”;“线”上发力交通路网建设,贯通断头路、推进主干道延伸、规划快速干线出口,构建“内畅外联”的交通格局,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点”上深耕社区与街巷,通过绿化提升、设施修缮、垃圾清理,让小区院落更整洁、背街小巷更有序,让“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为群众生活的日常,以环境“蝶变”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图片

精细治理 织密和谐“防护网”

“多亏社区调解,我和邻居的矛盾终于化解了!”行政东路社区居民张师傅的声声感谢,既是对社区网格员化解矛盾的认可,也道出了卧龙寺街道基层治理的温度。

基层治理是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卧龙寺街道创新构建“网格排查+多元调解”治理模式,以精细化服务破解基层治理难题:通过合理划分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整合多方力量组建12支调解队伍,用“法律宣讲+情感沟通”的方式,化解邻里、物业等常见纠纷,让“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对复杂矛盾启动“多部门联动”机制,凝聚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门合力,形成“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这种“温情调解+精准服务”的治理模式,不仅化解了矛盾,更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为街道和谐稳定筑牢“安全屏障”。

从“红色阵地”的功能升级到“重点项目”的高效推进,从“生态环境”的颜值提升到“基层治理”的精细服务,卧龙寺街道以实干为笔,以民生为墨,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写下了生动注脚。未来,卧龙寺街道将继续锚定“宝鸡城市新门户、市政新枢纽、经济新引擎、宜居新福地”目标,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持续聚焦群众需求,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奋力谱写“宜居宜业、幸福和谐”的街道发展新篇章,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