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荣,男,40岁,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泵业分公司车工技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首届技术技能大赛数控车工竞赛三等奖获得者,连续多年被评为泵业分公司优秀员工。2006年毕业于陕西国防学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同年7月进入宝石机械公司。19年来,常年奋战在生产一线,通过不断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过硬的技能操作水平。
理论学习苦练本领
作为一名青年一线骨干,他酷爱学习新知识,并善于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来。从书本理论到生产实践,再由生产实践到理论经验,他本人的操作水平不断提升,逐步成长为分公司车工队伍里的中坚力量。为了快速掌握车工专业知识,杨玉荣在工作中刻苦钻研,遇到难题时,他总与同事三番五次讨论,直到将问题彻底搞清楚、弄明白才下班。正是这种学中干、干中学的拼劲和韧劲,使他成为车间技能操作、攻克难题数一数二的高手。2022年他代表宝石机械公司参加第四届全国石油石化专业职业技能竞赛暨中国石油首届技术技能大赛数控车工竞赛,以扎实的技能功底和熟练的操作水平,与来自大庆油田、长庆油田、济柴动力、渤海装备、中油测井、宝石机械等30多名各行业精英中转开多轮角逐,通过十余天的激烈比拼,最终脱颖而出,一举斩获铜牌,为宝石机械公司夺得荣誉。
创新钻研展现才华
在工作中,他积极钻研、勇挑重担,主动承担各种急难险重任务,在多年的数控操作中,他养成了善钻研、勇创新的工作习惯,在精益改善中,他自行研制的工具工装被分公司评为“金点子”提案。2023年,依托国家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在新产品制氢电解槽项目攻关中,杨玉荣同志作为车工技师,主动请缨,承担起制氢系统电解槽零部件加工试制,他放弃节假日休息,主动加班加点,积极筹备加工工装,通过强硬的操作技能和不懈的努力,按期顺利完成电解槽试制工作,保证了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如期研制成功,该项目也是中石油首个绿色制氢示范项目,同时开启了宝石机械在新能源探索方面的新篇章。
解决难题攻克难关
工作中只要遇到难题,杨玉荣总能迎刃而解。年初,班组接到滑套加工任务,滑套属于薄壁件加工,最薄的地方只有单边2.5mm。薄壁件的加工和夹紧一直是业界的困难之一,杨玉荣主动出击,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及工装要求,决定采用扇形软爪装夹工装,撑5/6的内孔进行装夹,经过多次调试,由原来的四次装夹成活,变成现在的两次装夹就能干出变形量小,符合要求的合格产品,技术工艺大大改进,效率也明显提升。加工前,他反复多次计算进刀量,确保万无一失。加工过程亲自上手,从精车时一次进刀0.30mm,到最后一刀0.05mm,仅用2个小时就自制了一套新产品专用工装,经过1个多小时加工,快速、出色的完成了此次滑套加工任务,高质量、高标准的按期交付。公司自主研发的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助力中国石油深科1井,钻深深度突破万米大关,创造了亚洲第一深井纪录,目前正向11100米深度挺进,此次突破地下万米在我国尚属首次。在该项目中,他所在的班组负责该项目的所有型号井架底座销轴加工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他们突破难关,保质保量的完成加工任务,保证了钻机按时交付。
一专多能带徒传艺
他在个人能力提升的同时,也不忘帮助同班组其他成员共同进步,积极做好班组成员的“传帮带”,带的6名徒弟也均成长为车间各个岗位的骨干力量,3名徒弟已通过技师技能鉴定,在他的倾囊相授下,都练就了过硬技能,能够熟练编写数控宏程序,与他一起并肩奋战在一线生产的关键岗位。他所在的车工班组已有两名员工通过车工技师技能鉴定,实现了车工班高级技能人才零的突破。
参加工作十八年,他一直坚持精准测量、精细加工的工作态度,一直坚守着“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工作热情,他用自己手中的车刀车出了一个又一个完美的零件,用一簇簇铁屑见证了他多年的坚持和奉献。